欢迎您访问火狐直播app官方网址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基础设施

中国中铁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8-11 17:44:34 作者: 火狐直播app下载网址 来源:火狐直播app下载链接

  

  本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之一,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套工程和工业产品及相关服务。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头羊,并延伸产业链条,扩展增值服务,开展了房地产开发、物资贸易、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矿产资源开发及金融等相关多元业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公司各业务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上下游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带动装备制造、设计咨询、物资贸易、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业务带动设计咨询、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设计咨询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装备制造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架桥机、盾构等施工设备和道岔、桥梁刚结构、轨道交通电气化器材等工程所需零部件,物资贸易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钢材、水泥等物资供应,金融业务为主业提供融资服务,逐步形成了公司纵向“建筑业一体化”,横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产品产业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12,737.5亿元,同比增长5.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907.66亿元,同比增长5.38%;总利润222.60亿元,同比增长5.88%;净利润182.65亿元,同比增长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39亿元,同比增长7.44%;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359.67亿元,同比增长7.62%;应收账款周转率7.81次,同比增加0.39次;存货周转率4.77次,同比增加0.23次;资产负债率74.69%,有效管控在年度预算目标范围内,实现了公司经营规模、效益、质量连年迈上新台阶。公司连续18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9位、中国500强第11位、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4位;位列《工程新闻纪录ENR》最大250家全球承包商第2位;连续10年在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中获得A级;连续9年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A类评价结果。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惠誉、标普对中国中铁的评级为A3/A-/BBB+,展望维持“稳定”。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及公司所从事的主体业务、经营模式说明如下: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2%,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提高20.5%,水利管理业投资提高9.6%,道路运输业投资提高3.1%,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提高2.1%。分领域看,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3万亿元,同比增长9.1%,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铁路完成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是连续下降3年之后出现的首次回升;公路完成投资13,830亿元,同比增长8.9%;水路完成投资936亿元,同比增长26.7%。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上半年中国内地累计57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公里,其中新增两个轨道交通运营城市,新增运营线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路线月份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密集释放的稳经济新举措和接续措施加码发力,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在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行业面临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根据商务部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4,9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新签合同额6,55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其中,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3,3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0.3%;完成营业额2,77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占同期总额的56.7%。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下半年我国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在深化各国政策沟通、推动全球相互连通、重塑国际贸易格局、拉动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建造是公司的核心板块,是巩固公司建筑行业领头羊、增强品牌实力的根基,是提高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支柱,是提升公司经济效益、推动企业高水平发展的重点领域。公司工程建造业务涉及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领域,经营区域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具有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等多类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基本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获得订单,按照合同约定以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等方式完成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等任务,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负责。

  公司始终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处于领头羊,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截至报告期末,企业具有铁路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特级18项,占全国铁路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特级数量的50%以上;拥有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特级32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特级19项,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特级9项。企业具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隧道掘进机与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及数字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代表着中国铁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建造方面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公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力量之一,是“一带一路”代表性项目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等项目的主要承包商。

  设计咨询作为技术、智力密集型的生产型服务业,位于建筑、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前端,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项目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服务,对于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具备极其重大支撑作用,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随着《工程勘测考察设计行业“十四五”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十四五”工程勘测考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的发布以及今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当前国家积极推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地下综合管廊和水弹性城市建设,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互促共进,互融互通的深入推进,新经济带建设将会持续升温,未来几年仍将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公司可以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设计咨询是公司的核心板块,是引领公司技术与产业升级、带动别的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依托,是促进产业协同、提高全产业链创效能力的重要支撑。公司设计咨询业务涵盖研究、规划、咨询、造价、勘察设计、监理、工程总承包、产品产业化等基本建设全过程服务,主要涉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市政、房建、水利水电、水运勘察设计等行业,同时不断向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智能交通、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电力、节能环保等新行业新领域拓展。基本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获得勘察设计订单,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及相关服务等任务。同时,公司不停地改进革新设计咨询业务经营模式,充分的利用开展城市基础交通设施规划的优势,努力获取设计项目和工程总承包项目,促进全产业链发展。作为中国设计咨询服务行业的骨干企业,公司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协助制订建设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等方面的铁路行业标准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级优秀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奖154项、国家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09项、国际工程咨询(FIDIC)和工程设计大奖34项,在2022年ENR全球150家最大设计企业和225家最大国际设计企业排名中分别位列第16位和119位。

  2023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深入推动,工业经济回稳,产业高质量发展韧性逐渐增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6%,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5.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0%,增速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高2.2个百分点。随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发布,国家慢慢地增加装备制造领域薄弱环节的资产金额的投入,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推动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为装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新基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和重大部署,将促进公司在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基建载体建设等领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也为隧道掘进机等专业设备在水利、抽水蓄能等新兴业务领域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同时,随国家“双碳”政策的指导和推动,钢结构等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成为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实现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装备制造是公司核心业务板块,是践行“三个转变”、推动品牌高端化的重要载体,是助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是补链强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公司装备制造业务主要服务于境内外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涵盖道岔、隧道施工设备、桥梁建筑钢结构、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装配式建筑品部件以及轨道交通电气化器材等。基本经营模式主要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获取订单,根据合同按期、保质保量提供相关这类的产品及服务。道岔产品方面,企业具有从设计研发到制造的全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具备年产各类道岔2万组的能力,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铁路、地铁及有轨电车等领域。隧道施工设备及服务方面,公司可提供涵盖复合盾构机、硬岩TBM等各系列隧道掘进机及配套设备、隧道施工机械的相关这类的产品和配套服务,并已构建了零部件及配套设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及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钢结构制造及安装方面,公司桥梁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主要以制造、安装各类大型桥梁钢结构为主,在跨江跨河的桥梁钢结构市场优势显著,生产制造的桥梁钢结构、钢索塔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工程项目施工机械方面,公司是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专门干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专用施工机械的制造与研发的大型科技型企业,产品有铺轨机、架桥机、运梁车等铁路施工专用设备和起重机械等其他大型工程机械。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器材方面,公司轨道交通电气化器材基本的产品包括普速铁路、提速铁路、高速铁路接触网成套器材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所有供电形式的成套供电器材,其中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接触网器材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等交通基建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处于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在科技创新实力、核心技术优势、生产制造水平、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竞争力突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盾构机/TBM研发制造商,是全球领先的道岔和桥梁钢结构制造商、国内领先的铁路专用施工设备制造商、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型装备制造商。作为工程建造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公司研发制造的隧道掘进机、隧道机械化专用设备、工程施工机械、道岔、钢桥梁等产品市场需求充盈稳定。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中铁工业600528)(股票代码600528.SH)是我国铁路基建装备领域产品最全A股主板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高铁电气(股票代码688285.SH)是国内电气化接触网零部件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装备重要的研发、生产和系统集成供应商。

  202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因城施策长效机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积极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企稳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投资44,439亿元,同比下降7.3%。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1,5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房屋新开工面积49,8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6,3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9%。房屋竣工面积33,9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6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8%。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7%。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公司是国资委认定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之一。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以打造特色地产为目标,并将特色地产作为中国中铁“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板块,是中国中铁品牌多元化的重要载体,公司依托主业优势向“地产+基建”“地产+产业”模式转变,致力成为优秀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加快由传统的商业地产开发向集多业态、多产业、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模式转变;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创新商业模式,打造特色发展模式,重点拓展基础设施与房地产联动项目、片区开发、产业地产、文旅地产、TOD项目和养老养生地产等。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包括土地一级开发和房地产二级开发。土地一级开发经营模式是地方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及平台公司通过竞争方式委托公司按照规划要求,对一定区域的土地依法实施征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使区域内的土地达到规定的供应条件,政府或其授权部门通过有偿出让该土地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并按约定支付公司的投资及收益。房地产二级开发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获得房地产开发授权,将新建成的商品房进行出售或出租。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内需体系,不断拓展投资空间,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振各类投资主体的市场信心,激发投资市场内生动力。在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恢复阶段,加快“两新一重”建设,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村农业、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规范有序推进PPP和基础设施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这一系列的政策导向,为基础设施投资业务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公司资产经营业务是以“投建营”一体化优势获得项目并取得特许经营权,在特许经营期内提供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管、运营服务,范围主要是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供运营维护管理及资产经营,涵盖自主经营、联合经营和委托经营三类模式。目前,公司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地下管廊、水务环保、市政道路、海绵城市、产业园区等类型,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运营期在8至40年之间。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低增长趋势,受海外高利率环境维持、俄乌局势恶化、国内经济复苏偏弱、海外制造业活动下滑等因素影响,有色金属市场整体情绪偏空,价格总体呈现震荡偏弱运行趋势。其中,铜产品方面,一季度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有较强预期,铜价偏高位宽幅震荡,二季度受国内经济保持弱复苏状态、海外银行业发生风险事件以及美债逼近上限等风险因素影响,铜价进入下行区间,而后随着风险事件的降温,铜价有所恢复。钴产品方面,受年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表现不及预期,MB金属钴价格持续下行;二季度电池市场需求企稳回升,价格有所回升,上半年总体呈现先跌后涨的走势。钼产品方面,受海外供给受限、国内制造业升级钢厂招标钼需求稳步提升影响,钼精矿价格在年初快速上涨至近20年高位,后由于钢厂及终端情绪提高,价格逐步回落,二季度部分矿厂减停产保护价格,价格逐步恢复并有所反弹。铅产品方面,铅产品产量同比持续回升,但恢复速度较缓慢,LME铅价格主要运行区间在2,200-2,310美元/吨,走势较为平稳。锌产品方面,受海外供给端的逐步复产以及国内冶炼供给端增产预期的影响,锌产品价格走势整体呈现为震荡下行格局,尤其是二季度价格下跌较多。

  公司资源利用业务以矿山实体经营开发为主,目前在境内外全资、控股或参股投资建成5座现代化矿山,分别为黑龙江鹿鸣钼矿,刚果(金)绿纱铜钴矿、MKM铜钴矿、华刚SICOMINE铜钴矿以及蒙古乌兰铅锌矿,均生产运营状况良好。当前世界仍面临着市场供求、国际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境外矿产资源业务风险管控和管理提升,确保在产矿山安全生产和收益稳定。公司生产和销售的主要矿产品有铜、钴、钼、铅、锌等品种的精矿、阴极铜和氢氧化钴。目前,公司铜、钴、钼保有储量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头羊,矿山自产铜、钼产能已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2023年上半年,公司矿产资源的开发、销售总体保持平稳。其中,铜金属产量14.83万吨,同比减少5.75%;钴金属产量0.25万吨,同比减少5.25%;钼金属产量0.81万吨,同比增长4%;铅金属产量0.6万吨,同比增长32.68%;锌金属产量1.63万吨,同比增长50.32%;银金属产量30.67吨,同比增长32.48%。

  2023年以来,国家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保持合理增长,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保持稳固,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支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得到有序处置,“金融16条”有关政策适用期限延长,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际金融合作持续深化,金融服务与管理质效不断提升。信托行业,银保监会3月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促使信托机构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回归受托人定位。财务公司行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6月印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加大了信息科技、数据治理的考核权重,更注重防范集团经营风险向财务公司传导,引导财务公司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合规意识、主业意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物资贸易全球合作不断深入推进,受产品种类繁多、价格变动频繁、同质化程度高、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物贸行业盈利空间日趋收窄,对供应链管理带来的成本节约需求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物资贸易商开始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向供应链管理方面转型,通过为终端用户提供多品种、全链条、一站式的服务来提高利润率。

  公司开展金融业务过程中,严格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政策要求,坚持产融结合整体方针,坚持以服务内部金融需求为基础、以促进建筑主业发展为中心、以创造价值为导向,坚持金融资源配置效益优先原则,促使金融资源流向高效资产,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公司目前已持有信托、财务公司、公募基金等金融牌照,获批开展的资产管理、私募基金、保险经纪、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业务,均属于国资委允许审慎规范开展的金融业务。公司构建了以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资本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类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各公司积极探索产融结合新方式,服务内部金融需求。

  公司物贸业务是由公司所属各级物贸企业依托全公司生产经营主业所形成的需求优势、产品优势以及集中采购供应所形成的资源渠道优势而开展的贸易业务,以公司内部贸易为主,适度开展对外经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资源板块矿产品销售业务;全资子公司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面向全国的经营服务网络,与国内大型钢材、水泥、石油化工、四电器材、建筑装饰材料等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公司层面的主要物资集中采购供应,并向国内其他建筑企业供应物资,公司资源获取能力、供应保障能力、采购议价能力得到显著提供。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期间,通过适当储备、适时锁定价格等有效方式,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物资供应和应对价格波动风险影响提供保障。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水电方面,2023年上半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254亿元,同比增长18.1%;新开工水利项目1.76万个,较去年同期多3,707个;投资规模7,20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1,113亿元。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为历史同期最多。清洁能源方面,自《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实施以来,抽水蓄能规划建设成效显著,进入新发展阶段。上半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规划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根据新能源发展和电力系统运行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促进、保障能源高质量发展。2023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其中,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89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快速增长。

  新兴业务是公司重点培育板块,主要涵盖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机场航道、城市运营等业务,是公司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是形成竞争优势、做大市场规模、创造经济效益的新增长极,是布局企业未来、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同时,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绿色环保技术催生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建筑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公司将持续优化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组织体系,不断强化新兴业务扶持政策,明确各新兴业务责任主体、重点领域和发展目标,引导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新兴业务领域专利布局,积极参与新兴业务技术标准制定,充分发挥专业研发中心等平台的支撑作用,补强全链条一体化集成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快速提升新兴业务市场竞争能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三增两控四提升”奋斗目标,聚力“效益提升、价值创造”,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正增长,经营生产改革党建各项工作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一是经营开发再攀新高。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落实国家稳增长、稳就业工作要求,确保在稳定经济大盘中发挥好“顶梁柱”“压舱石”作用。上半年,公司上下一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开局快、开门早、开门红,全力以赴抓经营、跑市场,合理配置经营资源,持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在不断巩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导向,深入拓展水利水电、城市更新等新型领域,面对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坚持战略引领,保持战略定力,做到主业突出、量质并重,先后中标津潍高铁、雄忻高铁、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国内标志性项目,塞拉利昂克里里铁矿二期、缅甸密铁拉5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等海外重点工程,努力企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争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上半年,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12,737.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境内实现新签合同额11,893.9亿元,同比增长5.1%,境外实现新签合同额843.6亿元,同比增长5.7%。

  二是提质增效成效明显。公司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根据国资委“一利五率”考核指标,研究确定了“三增两控四提升”发展目标,坚持“效益提升、价值创造”导向,全力推进大商务管理和项目效益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多项综合治理,推动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全面推行大商务管理,构建大商务管理体系,成立工程经济研究院指导创效工作,分层级、全覆盖组织大商务管理培训,强化横向协同和纵向穿透,推动经营开发、项目履约、收尾结算各环节提质增效,工程项目平均利润率持续提升。深入开展“久竣未结”项目清理、投资板块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等“专项行动”,狠抓问题排查和整改提升,为企业“效益提升、价值创造”持续注入新的更强动能,有力推动企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907.66亿元,同比增长5.38%;利润总额222.60亿元,同比增长5.88%;净利润182.65亿元,同比增长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39亿元,同比增长7.44%。

  三是企业改革接续加力。公司持续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乘势而上开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围绕增强产业引领力、提升科学技术创新力、打造现代新国企等方面部署新一轮企业改革工作。进一步健全“1+5+N”治理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认真执行董事会决议和董事会授权,优化总裁办公会决策流程,完善经理层行权方式,决策质量和效能持续提升。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市场化用工机制,拓宽中长期激励渠道,建立领导人员、专家、职业经理三条通道并行互通的高端人才多元职业发展体系。实施总部“大部制”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安全质量环保监管体制。开展海外“双优”战略和“一体两翼N驱”格局系统评估,进一步优化海外经营体制机制。中铁大桥局、中铁电气化局、中铁装备入选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中铁一局、中铁交通、中铁建工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入围“双百企业”,中铁四局数智研究院、高铁电气入围“科改企业”。公司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和推广,连续四年配合国资委举办中国智造品牌论坛,100余名驻华使节“步入中国中铁”感受并点赞“中国建造铁肩担当”的品牌实力。报告期内,公司首次跻身国资委“中央企业品牌建设能力TOP30排行榜”。

  四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公司深入践行习关于“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企业向价值链更高端演进,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水平智库、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等工作实现重点突破。加大科技攻关力度,7项任务入选央企攻坚工程(二期),排名建筑央企第一;依托高原铁路、重点水利工程的重大专项科研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家交通领域地下工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成立;智能建造专业研发中心、“双碳”专业研发中心正式揭牌。巩固工业装备制造优势,世界首台绿色盾构机、首台大倾角下坡掘进矿用TBM、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顶管机成功下线项场景创新案例在首届中央企业数字场景创新专业大赛中获奖;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1金2银成绩。

  下半年,国家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在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公司将把握市场变化,坚定不移稳经营、稳市场,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风险因素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日常业务过程中的投资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现金流风险和健康安全环保风险。

  1.投资风险:由于外界不可控因素、项目投资前可行性分析论证不充分、项目实施管理不到位、外部宏观环境政策等因素的重大变化带来的投资效果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目标或投资失败的风险,以及公司投资项目增多带来的规模风险;其中境外投资风险指企业境外投资受到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法规、国内的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国际化人才储备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投资失败、投资回报低于预期、人员安全保障低、企业声誉受损等风险。

  2.国际化经营风险:由于受国际政治形势、外交政策变化、政府行政政策干预和经济、社会、环境或技术标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公司境外施工项目不能正常进行。

  3.现金流风险:如对现金流管理不当,无法满足经营中及时付款、投资支出或及时偿还公司债务的要求,导致公司面临经济损失或者信誉损失的可能性。

  4.健康安全环保风险:公司面临的健康安全环保风险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方面,由于企业在管理制度执行、措施落实、技术管理、分包管理、设备管理、事故处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而可能导致企业出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的风险。

  为防范各类风险发生,公司建立和运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对相关重大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把各类风险对接各项业务流程,据此分解辨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制定具体控制措施,建立流程关键控制文件,落实各类风险和关键控制点的责任,与日常管控工作紧密结合,控制风险发生因素和要件。严格前期可研、策划、审核、审计、审批和决策等重要管控环节,加强过程控制和后评估工作,做好应对风险发生的策略和应急预案,保证了公司各类风险的整体可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硬核建筑央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为对企业内外部超大规模资源的专业化整合能力、对建筑业全产业链服务的系统性集成能力、对企业累积性竞争优势的结构性塑造能力,形成了以“五型中铁”为核心的世界一流企业竞争力。

  “三个转变”先行者。公司是“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起源地和积极践行者,率先推动企业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转变: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在原创理论、原创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传承和弘扬质量立企精神、工匠精神,企业产品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坚持品牌建设与业务发展协同推进,构建了以“中国品牌日”为主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品牌传播推广体系。

  国家战略主力军。作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国家公路网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排头兵、桥梁建造和隧道建设的国家队,公司围绕交通强国、质量强国等国家战略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成员企业和优质资源向国家战略领域、区域倾斜配置。公司先后参与建设的铁路占中国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电气化铁路占中国电气化铁路的90%,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约占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八分之一,建设了中国五分之三的城市轨道工程,建设了1万多座总长度达1.7万多公里跨江跨海大桥,建设了1.6万多公里穿山越洋长大隧道,创造了“国之大者”的光辉业绩。

  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公司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形成了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于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积极构建原创技术策源地,拥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隧道掘进机与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数字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拥有49个省部级研发中心(实验室),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137个省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中国建造的领跑者。作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建筑产业集团,在全球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领域拥有领军优势,铁路、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等细分市场产品持续保持行业领先,高速铁路、特大桥、深水桥、长大隧道、铁路电气化、桥梁钢结构、盾构、TBM等专业领域产品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公司拥有领先的机械装备实力,主要施工设备总台数达12.3万台,其中盾构机/TBM424台;拥有强大专业的人力资源保障,全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1万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526人,高级职称4.3万余人,中级职称7.3万人,共有国家级人才11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在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8人。

  公司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和发明奖127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6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设奖)4,778项;共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83项;公司现拥有专利35,775项,其中发明专利7,983项,海外专利457项。拥有国家级工法166项,省部级工法5,814项。

  产业生态的主导者。公司秉承“产业共生、生态共赢”理念,完成了建筑业及相关多元产业链的全面布局,业务范围涵盖几乎所有基本建设领域,在设计咨询、工程建造、装备制造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头羊。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扩展增值服务,推动特色地产、资产经营、资源利用、金融物贸及其他新兴业务协同发展,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实现由工程建设承包商向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转变,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一体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绿色转型的新标杆。公司坚持推进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将绿色理念融入公司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节能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节能管理、能源资源利用为中心,抢滩低碳经济、绿色金融、碳汇交易等政策前沿领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绿色建造水平,推荐国家级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过程验收34项。公司荣获中国建筑界最高级别认证“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

  全球建造的新典范。公司始终坚持推动企业从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世界一流的建造能力,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隧、中国城等高品质的工程典范。在全球市场久负盛名,先后在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创造了中国速度,向世界贡献和彰显了中铁智慧和中铁力量。公司建设的雅万高铁、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等海外重点工程顺利完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造”风采。

  国家形象的新名片。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标准、管理、产品等领域的突出优势,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化标准组织,推动中国理念、中国标准国际化,提升企业全球服务力、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公司在全球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源配置主导地位不断的提高,技术引领力、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逐渐增强,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更加凸显。公司已连续18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位列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第39位。

  价值创造的实干家。公司始终注重股东收益、客户利益,追求有质量的规模增长、有现金流的效益,围绕“效益提升、价值创造”,全面推行“大商务”管理,以体系高效运转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加快实现从数量型规模型向质量型效益效率型转变,从注重短期绩效向注重长期价值转变,从单一价值视角向整体价值理念转变,通过高品质、高价值感的回馈不断赢得客户信赖。

  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公司在实现企业使命、愿景的过程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员工主体地位,搭建企业与员工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构建企业与员工“命运共同体”,努力提升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做美丽中国的践行者、守护者,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行动者,主动提升企业公信力和管治责任,推动社会志愿帮扶救助,积极融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逐步的提升国内外市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上一篇:【48812】一周复盘   陆家嘴本周累计上涨174%房地产开发板块上涨238%

下一篇: 2023-2028年汽车车轮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首页

© 200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火狐直播app官方网址  版权所有  

0551-65326529

  
0551-65326529